今天是:

 

石泉:推动精神物质双脱贫

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2日09时05分  
 
对于石泉县中池镇军民村的贫困户周传新来说,近期可谓双喜临门:移民搬迁住上了新房,儿子还考上了大学。“要是以往,两场酒席要把人办得精疲力尽,今年镇村推行的集体搬家礼、集体升学礼,让我们一家人少了很多事,既节省了开支,又腾出了更多时间去抓产业、搞增收!”周传新感慨地说。
  今年以来,石泉县通过深入推进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的新民风建设,积极引导村民革除陋习、树立新风、弘扬正气,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扶起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形成了贫困群众主动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实现了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相互促进、同步提升。
  “育、治、带、导” 立起新民风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摆脱贫困的信心。石泉县政府县长周耀宜坦言:“随着脱贫攻坚深入开展,不少群众争着要当贫困户,还有贫困户‘等着干部送小康’。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本着‘扶贫先扶志’的原则,着力在转民风、扶志上下功夫,不断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在决战脱贫攻坚中,石泉县针对农村存在的不诚信、不孝老、不节俭、不上进、不和睦以及部分贫困户缺乏斗志等现象,始终把扶志作为扶贫的关键,坚持从思想上引导、精神上鼓励、思路上启发、帮扶上用心,着力把好习惯、好民风、好精神内化为脱贫攻坚的原动力,不断提升乡风文明程度。
  该泉坚持把推进新民风建设与脱贫攻坚、文明创建、基层社会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坚持“育、治、带、导”的原则,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作为主线,把实施乡风文明综合治理作为重点,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和干部作风带动民风向好。通过建立典型示范、机制约束、惩恶扬善等机制,切实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精神之魂,立起“诚、孝、俭、勤、和”的文明新风,立起遵规守法的良好氛围,立起“爱我家园、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立起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立起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着力解决农村精神扶贫这个关键问题。
  地处后柳水乡和中坝大峡谷两大景区之间的中坝村,以前总是聚不来人气。“关键还是村民穷怕了,民风上出了问题!”中坝村支书陈厚红说,通过扎实开展新民风建设,以建章立制规范群众行为、以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先后吸引30余家商户和企业在村里落户发展,带动94户332人脱贫。勤劳淳朴的民风开始在这座美丽的小山村复苏,特别是陕西巴人文化旅游公司在中坝村打造的特色作坊小镇,不仅让当地300余名群众实现就业创业,还吸引了大批游客来观光体验,带动了消费,促进了发展。
  建章立制厚植新民风
  培育新风正气,需要精准发力、久久为功才能取得实效。今年以来,石泉紧扣新民风建设的核心内涵,切实建立起县镇村三级书记牵头主抓的工作机制,制定并落实了责任清单。通过扎实开展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活动”,大力引导贫困群众形成勤劳节俭、喜事新办、厚养薄葬的新观念,形成尊老爱幼、文明健康、遵纪守法的新风尚,切实扶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过去由于婚丧嫁娶等“人情宴”名目繁多,盲目攀比风盛行,人情负担过重成为群众的一大致贫原因。石泉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了《关于农村移风易俗相关规定》,指导各村完善了村规民约,健全了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和禁毒禁赌会,明确了红白喜事的办理标准和随礼上限金额。同时,组建成立民风纠察队,强化对各村执行移风易俗情况的督促检查。今年以来,县纪委已对违反移风易俗相关规定的5名党员干部做出了党政纪处理,起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也切实减轻了贫困户的人情负担,群众为之拍手称快。据不完全统计,仅人情送礼一项,农村较往年同期,每户可节省开支3000元左右。
  “以前都是争当贫困户,今年好多群众主动要求退出贫困系统!”石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斌说,这要得益于开展道德评议所产生的变化。石泉在全县161个村(社区)成立了由乡贤能人等群众推选产生的道德评议委员会,定期围绕正能量、不良思想和行为进行集中评议。在今年脱贫攻坚数据清洗过程中,各村道德评议会在打击懒汉、动员群众自立自强上下功夫,通过评议,部分群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思想,主动把机会留给更加需要政府扶持的贫困户。今年以来,通过道德评议会耐心细致的做工作,全县共有200余户贫困户主动撤回贫困户申请。
  “对于不等不靠、勤劳致富、主动脱贫的先进典型,就是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和表彰。”据李斌介绍,他们通过加大文明创建、评优树模力度,切实在全社会传播正能量,弘扬新风尚。该县先后创建了50个文明村镇、42个“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点,借助“石泉十美”表彰活动,每年选树一批脱贫标兵、致富先进、励志典型。同时以新民风文化传播活动为抓手,着力提升贫困群众文明素质和致富技能,先后到基层一线举办文艺演出、国学讲座、道德讲堂、技能培训活动1000余场次,通过寓教于乐,切实让贫困群众明事理、长技能、添动力,达到了润物细无声、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
  推动精神物质双脱贫
  “请大家看,这就是我的双手,重度残疾;这是我的眼睛,右眼失明……但我自己攒劲努力,勤劳致富,依然撑起一个家……”在饶峰镇扶志文化宣讲活动中,新华村贫困户陈永兵讲述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的经历,着实让人感动。
  “前几年我给母亲看病借了不少钱,这两年为了还账脱贫,我想了不少办法,先后移栽了20多亩野山药,力争早日甩掉贫困户的帽子!”在曾溪镇油坊湾村的产业发展和扶志大会上,贫困户李立红讲述孝老爱亲、勤劳致富的故事,更是赢得阵阵掌声。
  在典型感召和教育引领下,近几年该县共涌现出脱贫标兵、致富先进、励志典型等各类身边好人500余人,有力带动和促进了社会风气好转。通过身边典型现身说法,在全社会营造了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也大大激发了贫困群众主动发展的愿望和动力。目前,全县2000多户贫困户发展订单蔬菜1.5万余亩,3000余户贫困户发展黄花菜4600多亩,3700多户贫困户发展蚕桑养殖,全县14000多贫困人口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为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饶峰镇胜利村,很多村民发出这样的感慨:村里通过评选道德模范、产业示范户等先进典型,大家比产业、争先进,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勤劳致富、主动脱贫的精气神更足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在支部引领、典型示范、能人带动之下,村集体资产总额就达到550多万元,村民的年均人收入从4000多元增加到8000多元,去年就实现了整村脱贫,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示范村。
  “新民风也是生产力。石泉通过深入实施新民风建设,促进了民风好转,繁荣了群众文化,维护了社会和谐,让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乡风文明大幅提升,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有效转变,‘我要脱贫’的主体意识和发展动力明显增强,有效促进了脱贫攻坚深入开展。”市委常委、石泉县委书记李启全说。
  新风正气扑面来,脱贫攻坚奔小康。去年石泉减少贫困人口3542户10101人,在省市脱贫攻坚绩效考核中均被评为优秀格次。今年在国家扶贫巡查和全省交叉检查中,石泉实施新民风建设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不仅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肯定,省脱贫攻坚指挥部还在全省进行了通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