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聚力避灾移民 实现均衡搬迁--岚皋县实施“重点危困户”避灾扶贫搬迁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3日09时28分  
 
聚力避灾移民  实现均衡搬迁
--岚皋县实施“重点危困户”避灾扶贫搬迁的实践与探索
 
      岚皋县自2011年启动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工作以来,牢牢把握“避灾与扶贫”两大属性,抢抓机遇,瞄准贫困,突出重点,探索实践,移民搬迁工作得到扎实推进,取得了群众均衡搬迁、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城镇化率大幅提高、后期扶持稳步推进、社区管理日趋规范的良好成绩。今年,为认真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五个一批”脱贫攻坚思路,在有序推进常规移民搬迁任务、加快建设统规统建上楼安置点的同时,突出重点,聚集合力,针对自身无力建房、离开土地无法生存的特定贫困危居的“重点危困户”进行了一次性搬迁安置。在不违反省、市政策要求,不降低集中安置率、分散指标严重不足、没有陕南移民补助的现实情况下,全县497户急需解决的重点危困户经过县政府、帮建部门、镇政府三级共同筹资建(购)房屋,解决了住房困难,得到了有土安置,全县移民搬迁工作实现了均衡推进的目标。
      一、探索实践,正视工作新增问题
      岚皋县属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境内山大人稀,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农民群众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贫困面大量广程度深。《十年规划》陕南移民搬迁对象15423户47186人,占到全县农业人口15.2万人的311%,其中贫困危居群众6099户,占应搬迁对象总数的39.5%。通过五年努力,全县累计实施搬迁8240户24384人,建集中安置点89个,占十年搬迁总任务的52%;安置贫困危居群众3419户,占已搬迁总数的41%;实施特困户、五保户“交钥匙”工程2094户,占已搬迁总户数的25%。工作中,探索实施的特困户、五保户“交钥匙”工程一举解决了历年来搬迁工作中老大难的问题,得到省市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省委政策研究室《调查参阅》刊发了《移民搬迁,特困户怎么搬?——岚皋县“交钥匙工程”调查》,省扶贫办主任郭汉文同志批示在全省进行学习和推广;《陕西日报》、《法制与社会》、《陕西扶贫》等省级主流媒体相继进行了宣传和报道。
      陕南移民搬迁项目的实施,让这些农户在国家惠农政策的帮助下,从受地质灾害威胁、生存环境恶劣的中高山区搬迁到了交通便利、基础条件优越、人居环境优美的县城、镇村集中安置点,过上了舒心、富裕的生活。但是,该县在2014年危困户重点调查摸底、搬迁总结评估中发现,全县家庭贫寒、智力低下、离开土地难以生存的特困危居群众多、贫困程度深,远远超出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危困户、特困户就近分散安置不超过10%的比例”。在陕南移民搬迁分散安置指标不足情况下,全县尚有497户无法通过“交钥匙”工程实现搬迁,这将严重阻碍“2016年底以前将“两灾户”全部搬迁完毕”这一既定目标的实现。
      二、勇于担当,决策彰显为民情怀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牢将避灾扶贫搬迁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来抓。今年初在县人民代表大会上向全县人民郑重承诺:实施危居贫困群众安居工程,由县、镇各级各部门共同筹资建(购)房屋,年底前无偿交付497户危房无房户群众居住,一次性解决重点危困户住房困难,实现相对集中分散有土安置。并将这一工作列为2015年政府为民办好十件实事之一。
      为切实把该项民生工程抓实抓好,县上制定了《岚皋县重点危困户相对集中分散安置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每个镇落实一名县级领导联建,派驻一批县级部门帮扶,成立一支工作队伍具体包抓,年初明确工作任务,严格把关政策标准,适时调整推进措施办法,确保重点贫困户今年底以前一个不漏地搬入新居,“两灾户”在明年底以前全部实现搬迁,彻底消除隐患。一是科学选址“建房子”。在各镇认真选址的基础上,对10户以下相对集中的安置点,由镇政府牵头,分管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和镇国土所、城建所干部组成工作组现场踏勘;10户以上(含10户)相对集中的安置点,由县搬迁办组织县发改、住建、国土、水利、环保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安置点既要确保相对集中且不受滑坡、泥石流灾害威胁,还要具备交通便利、水电配套、土地宽阔肥沃等自然条件,实现新居安全稳固,搬迁户得到有土安置。二是落实任务“筹票子”。各镇是重点危困户建房责任主体,由镇政府具体组织实施。每户建房投资控制在3万元以内,资金来源由县政府、县级帮建部门、镇政府三方筹措共同解决,分别按县政府1.5万元/户、帮建部门1万元/户、各镇0.5万元/户的标准筹集。县政府年初按1万元/户标准拨付到各镇先行启动,年底验收后将剩余资金拨付到位;县级部门按帮建村建设户数一次性到位;剩余所需资金由各镇自行解决。堰门镇共有47户重点危困户建房任务,县级联建领导年初组织召开部门帮建协调会,根据单位实力将任务落实到6个帮建部门头上。县移民局在抓好12户建房任务的同时,协调29万元人饮项目1个,解决了枯树梁集中安置点饮水困难。三是结对帮扶“找路子”。对每个重点危困户均落实一名县级部门帮建干部、镇村干部或党员进行帮扶,引导其尽快融入新的环境,帮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扶持产业建设,实现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目标。佐龙镇明星村十组村民赵章永在县审计局和镇村帮扶干部结对帮扶、本组家庭互助农场帮带下,协调小额贴息贷款2万元,帮助他发展中药材5亩、林下魔芋3亩、育植青柳4亩,预计到2016年总收入可达到1.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可实现整户脱贫目标。
      三、统一标准,保障质量安全可靠
      为保证建房质量,让重点危居群众按时住进安全舒适、美观整洁的新居,县上从房屋设计、施工监管、验收评定整个环节统一标准,规范管理。一是统一建房标准。由住建局负责,编制了重点危困户房建结构图,面积控制在30-60平方米以内,全部设计为两室一厅一厨一厕和一室一厅一厨一厕两种户型,要求水电配套,厨房、厕所等基本设施一次到位,从而减轻群众负担,搬迁户根据家庭人口结构进行合理选择。统一了建筑风格和房屋结构,保障了房屋利用科学合理。二是统一施工管理。制定了重点危困户建房招投标办法、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对相对集中10户以上的建房工程实行招标,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施工单位承建;在质量监管上,成立了由镇村干部、村民代表、第三方工程监理组成的监督小组,对工程实施进行全程监督,让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图纸施工,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完成。三是统一验收审定。按陕南移民搬迁“户有卡、村有册、镇有薄”要求,收集整理搬迁户相关资料,在镇政府自查自验的基础上,县政府组织县搬迁办、住建局、国土局、财政局、水利局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验收工作组,对各镇档案资料、房屋建设情况等进行逐户验收、审定。四是统一督查考核。县上成立专项督查组,采取季度督查、重点时段巡查、年底综合考核的措施,对各镇履行主体责任、部门筹资到位、工程进度及质量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考核,确保该项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四、规范程序,管理实现民主公开
      如何界定重点危困户,保证集体资产得到合理利用,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是一个政策性强、操作性严的问题。一是深入调查摸底。在2011年的规划摸底、2013年初的“三个集中”摸底基础上,该县于2014年9月份又开展了危困户重点摸底工作,通过逐户实地调查,将全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管理系统中自身无力建房、离开土地无法生存的无房户、危房户、危居户进行重点登记,逐户确定家庭人口结构、搬迁类别、安置方式,为规划选址,户型设计、制定搬迁计划、实现“以人定建、以户定迁”基础工作提供了依据,做到计划早制定、对象早落实、资金早筹措,牢牢抓住了工作主动权,实现了有的放矢。二是搞好评议公示。重点危困户搬迁,群众不出一分钱就可享受30-60㎡的新房,对象把关审定不准、程序不到位势必引起社会矛盾。在对象确定上,除按照“本人申请--村组评议、公示--镇核实初审、公示--县级备案的程序外,还增加了群众互评的程序,由村组干部组织村民代表对申请享受重点危困户相对集中分散安置对象开展“三评、两不纳入”。即:评智、评勤、评家底,不是贫困建卡的户不纳入,有智有劳但好吃懒做的不纳入,确保了程序到位,对象准确,体现了公平、公正。三是强化科学管理。为加强房屋管理,确保重点危困户新房这一集体资产不流失,县上制定了房屋管理制度,实行住户信息网络管理,建立了申请入住及退出管理机制,明确房屋产权归集体所有,由镇政府进行管理,重点危困搬迁户只有居住权,无处理权与继承权,待今后有能力搬出或成为“五保”进入敬老院后,将交出的房屋再安排给新产生的贫困户居住,实行流动安置,达到避灾安置的良性循环,实现公共财产公益性、效益性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