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雨露计划”培训面临的困境与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4日10时28分  
 
2004年,国务院扶贫办把“雨露计划”扶贫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程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证明,通过扶持、引导和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实现农村劳动力由体能输出向技能输出转变,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力,是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的有效途径。“雨露计划”工程一度在农村贫困青年中兴起了参与培训的热潮。但随着各行业部门、社会培训机构、企业内部培训等职业就业培训项目的增加、培训方式的灵活多样,“雨露计划”免费培训、安置就业这些优势逐渐被淡化,培训生源显著减少,使“雨露计划”工程陷入了一定程度的困境。如何更加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现有的各类人力资源,有效实施“雨露计划”培训,把国家的这一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下面,结合旬阳县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近年来“雨露计划”培训成效
      2004年以来,旬阳县已组织了9464名农村青年到安康技术学院、安康学院、松林技校等8所承担“雨露计划”培训任务的学校进行培训学习。2004年至2007年,我县共组织输送去安康各校培训学员3922人,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两后生”,社会青年不到10%,且90%以上学员都被送往外地就业,由于学员的努力,有的干的很出色,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棕溪镇长沙村华开林,参加烹饪专业学习安置到北京振达绿厨餐饮公司,现任风味主管一职,月薪3100余元,能够独立完成各项操作,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一同参加培训的关口镇西坡村薛冲现任该公司风味厨师一职,月薪2500余元;旬阳学员袁安琴,2006年参加缝纫班培训后被安置在河北一家服装厂,通过努力,任车间主任,月收入3000元以上;2006年参加酒店管理培训的旬阳学员赵常安,安置到杭州一家四星级酒店,任部门副经理,月收入3000元以上。2008年以后,培训学员中“两后生”骤减,培训对象主要是农村留守妇女,目前,每年参培的“两后生”学员不足10%,学员输送到外地就业的学员比例30%左右,70%的学员在本地自主创业,本地就业效果也很好。金寨镇2008年60余名学员参加烹饪专业培训,其中在家乡创办饭店、餐馆、农家乐15人,她们通过娴熟的技术,热情周到的服务,人均年创收8万余元。关口镇居村民吴红同志,2010年在安康松林技校参加为期半年的“雨露计划”烹饪班的培训,学成回家贷款6万元在关口镇街道创办汉江红酒楼,并招录一同参加培训的学员在酒楼工作,他们的餐饮特点得到客户的认可,还有优质的服务也令人满意,2011 年创赢利15万元。段家河镇高鼻梁村王荣梅,家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还有一个年迈多病的母亲,老公外出打工出了严重车祸导致偏瘫,2007年到陕西经贸学院参加了计算机培训,学习结束后回到镇上开办打字复印部,后来又增加了照相和猪饲料销售经营业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收入也不断增长,家庭也慢慢的走向富裕。像这样学成就业的例子还很多,每个镇少则三、五个,多则十几个。事实证明,大部分学员通过培训,都掌握了一技之长,工资收入持续稳定,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为在城镇的居住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近两年我县的“雨露计划”培训招生工作,在总结不断经验的基础上,拓宽宣传形式,与有关学校一起,分别到各乡镇与培训对象进行面对面的宣传动员。大力宣讲实施“雨露计划”培训的目的宗旨和意义,还由校方授课老师带上器械到乡镇,现场操作,因势利导,使参培学员真正了解和体会到“雨露计划”培训能给他们带来实惠和好处,积极踊跃地到安康各校参加集中培训。
      二、“雨露计划”培训生源现状
      据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农业总人口395651人, 农村在家实有劳动力28672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1138人,其中16至45周岁的贫困劳动力66230人,返乡农民工近万人。据教育局2012年资料统计,2012年初中毕业生6576人,高中录取计划3387人,高考落选生除去复读生外还有100多人,中高考落选生共计3300人。
      2012年职业教育招生计划2203人,其中本县职中1499人,市直职校704人;人人技能工程培训计划1000人,农民科学技术培训计划10000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2310人;创业培训至今已培训1230人(此培训不受名额限制,培训多少只要验收达标,报账多少)。中高考落选3300人减去2203人还剩1000余人,刚好是县教育局组织实施的人人技能工程培训的计划数。也就是说每年“雨露计划”可培训的主要对象“两后生”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影响“雨露计划”培训的因素
      一是职中教育的冲击。县上已把职中教育招生任务纳入县对有关部门和各镇的年度目标责任综合考核内容。他们的招生任务既作为县对镇的目标考评,又通过教育系统内部下达任务,招生途径明显的优于“雨露计划”。去年曾有一个乡镇的扶贫干部送了6名刚毕业的学生去安康参加“雨露计划”的培训,被镇上一主要领导知道后,硬是被叫了回来,说是首先要保证该镇去旬阳县职中上学人数的完成。由此可见,县职中是影响参加“雨露计划”培训的那部分生源的主要原因。
      二是其它培训种类增加。据调查,目前由国家出资各级政府部门组织实施的旨在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新增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的培训工程项目有人人技能工程、农民科学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雨露计划”培训等,而这些工程项目则以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适用技术培训、技能培训等这些名目为载体来实施完成,还有部分民办如武术班等。据不完全统计,旬阳县内有培训资质并承担人人技能培训(教育系统内)的2008年就有40个挂牌学校,还有承担其他各类技能培训的旬阳县职业中学、旬阳县农业科技推广学校、旬阳县行政管理学校,还有旬阳县现代职业培训学校、帮刚技校、公共职校、蓝天职校、农机驾校、武术学校等等民营学校。
      三是其它培训方式的相对灵活。一方面,各类培训就地培训,方便学员。像人人技能工程、创业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等这些培训,在培训的时间上都是1-3个月,培训的地点都是以县城或镇集中组织,培训专业的设置是以各校按当地用工所需而自定,专业非常齐全,学员参加培训非常便捷,创业培训学员结束后还可申请5-8万元的创业贷款。另一方面,企业开展带岗带资培训,一些企业为了缓解招工难的压力,先将工人招进来,进行3—5天的集中培训后,就上岗,然后带岗带资培训。2009年我们试图对新办企业的员工提供免费技术培训,曾去了尧柏水泥厂、个别大型酒店和美容美发店,给他们宣传“雨露计划”政策,希望他们把新工人送到安康有关学校进行上岗前培训,可没有一家接受建议,他们当时说,要自己培训,招工本来就较难,送到安康学习后还能回来多少还真难说。后来才知道,这部分人不久就接受了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在旬阳举办的培训,既不脱离工作岗位很长时间,又不影响个人收入,还发了上岗资格证。我县“雨露计划”工程若未采取先到乡镇举办宣传培训班20天左右,再将学员送到安康参培学校集中培训一段时间这一形式,市上每年下达我县1000多人的培训任务根本无法完成。
      四是参加“雨露计划”培训给学员造成一定损失。在农村,16至45岁年龄段的人口如果不在读书,一般都是家庭妇女或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们要外出务工或在家务农维持生计,闲置在家的人很少。表面上看,“雨露计划”几乎免除了所有费用,还补助一定的生活费和安置交通费。但实际上,农民放弃正在进行的农作和工作去参加为期3至6个月的培训,如果安置就业不尽人意,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对于务工者而言,按照人均务工收入最低1500元的标准计算,农民参加培训六个月,将直接损失工资9000元,作为贫困家庭的顶梁柱,这3至6个月的生计不得不让他们认真对待,慎重考虑。如果参加培训时间不在农忙时间,他们损失要小一些。但作为家中主要劳动力,如果农忙时间不能参与务农,家中又无其他劳动力,该家庭要么请人帮忙,要么把田地荒废芜。连续培训三个月按农忙时间20天机算,如果请人帮忙,按每人每天100元计算,将花费2000元,这对于目前农村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五是其他教育分流。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日益重视子女的教育,再加上国家对农村教育、救助等方面优惠政策的普及推广,中职教育又基本上实行全免费,只需筹集子女上学的生活费,许多农民希望孩子通过读更多的书摆脱贫困。同时,农民又受交通、信息等方面限制,对培训途径了解不多,对外出接受培训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方面刚好被一些民办培训机构利用。据了解,每到招生季度,外地到旬阳直接招生的学校达几十个,有的学校还直接给学生发入学通知书。
      四、几点建议
      一是调整重点培训对象和方式。建议将“两后生”不再作为雨露计划培训的重点,而把在家务农的劳动力作为转移输出的主要培训对象,如留守妇女等。在培训的内容上可增加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如种、养殖业及农用机械和汽车驾驶方面的培训。在培训方式上以本地培训为主。
      二是加强培训后期服务。一方面,继续加强对由培训学校负责安置就业的学员加强跟踪服务,协助解决劳务纠纷、维护学员权利。一方面,设立帮扶基金,对自主就业的学员开办实体小店给予一定的无息借款或直接扶持,使参培学员感受到参加“雨露计划”的关爱,扩大“雨露计划”的影响力。
      三是整合各类资源。建议将人社局、教育局、农业局等部门开展的各类培训与“雨露计划”整合,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将相关培训的对象、培训目的、培训内容进行区别明确,避免重复培训,形成国家的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