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宁陕:“五个融合”谋新篇 乡村振兴开新局

来源: 宁陕县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24日15时40分  
 
       2022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谋篇布局进入具体实施的关键一年。新春伊始,宁陕县聚焦“五个融合”,一体谋划乡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抓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谋新篇开新局。
  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相融合,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坚决守住防返贫底线。健全完善“567”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充分运用“两个全覆盖”群众工作法,及时发现收入下降、支出加大、罹患重病、遭受灾害等风险隐患,科学研判,精准施策,跟踪销号,努力做到“零返贫、零致贫”。实施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常态化监测排查,做好日常维护和改造升级,对特殊困难家庭综合运用政策扶持,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到户到人稳定达标。
  不断拓宽稳增收渠道。重点关注无产业、无技能的弱势群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帮助其融入新型经济组织;抓好新社区工厂提质增效,帮助搬迁群众就近就业;用好公益岗位扶持政策,尽量使用偏远地方就业困难家庭成员;持续推进“三变改革”,为农村资源资产赋能,增加农村家庭财产性收入。
  全面织牢民生保障网络。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重点抓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升级,提高寄宿生服务保障水平,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巩固提升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成果,重点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三级医保服务体系;提升“一中心六区域”敬老院服务质量,更好为有照料看护需求的“非五保”对象提供低偿托养服务,继续用好低保扩面、临时救助、残疾补贴等惠民政策,消除后顾之忧,补齐振兴短板。
  一业引领与产业建设相融合,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能力
  加速发展旅游康养。积极对接秦岭国家公园建设,优化旅游康养产业规划布局,顺应老龄化市场需求和逆城市化趋势,引导现有旅游企业开发旅游康养产品,实施“秦岭山居•子午驿站”乡村旅游品牌提升工程,聚焦“餐位、床位、车位”提升接待服务能力;引导乡村康养旅居民宿产业规范发展,为工商资本、城市人才下乡创造条件,积极推进森林康养基地、养生体验基地、慢病疗养基地、康养医院、康养小镇建设,持续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活水活力。
  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范围拓展,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菌、药、果、畜”等林下经济,大力培育新型经济组织,用好“宁陕山珍”区域公共品牌,不断提高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围绕旅游康养项目积极发展采摘园、体验园等设施农业、休闲农业,更好融入新兴市场,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围绕旅游康养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大力发展保健酒、矿泉水、“伴手礼”等绿色工业项目,更好连接一产、服务三产,构建与市场需求、与环保要求、与群众诉求高度契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乡村建设与城镇体系相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规划引领。加快编制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创新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统筹城乡建设、产业集聚、生活居住与生态环境等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城镇建设体系。按照“尊重规律、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的原则,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
  增强县城带动。进一步巩固提升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成果,实施新一轮城市创建,补齐城市建设短板。加强市政设施管理,做好园林绿化养护,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营造文明和谐、整洁有序、生态优美的城市环境。把县城作为城乡融合的重点,按照省级度假区的标准打造康养县城,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和市政设施,集中抓好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在县城周边布局建设产业园区,扩大就业容量,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增强对乡村的带动力。
  加强基础建设。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围绕重点集镇和搬迁安置社区推动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提升等级,引导人口向县城和重点集镇、社区聚集。
  建设美丽乡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推进村庄清洁行动,集中力量改善村容村貌,大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镇村,让乡村成为旅游康养产业的重要节点。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相融合,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护好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土壤污染、水土流失治理,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深化“林长制”“河长制”,健全完善农村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有序推进生态移民搬迁,促进生态脆弱区恢复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集中整治生态环保领域突出问题。
  打通生态价值转化通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特色产业,加快构建以生态旅游康养为主导、现代农业为基础、绿色工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补充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步伐;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机制,争取开展生态补偿、碳汇权益交易试点,努力为全市提供经验借鉴;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探索开展“两山银行”改革试点,推进生态资源市场化运作,为绿色发展赋能增效。
  文明乡村与社会治理相融合,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基层干部学习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带领发展、落实政策、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推进“两个全覆盖”群众工作法,完善网格信息和民意收集处理机制,做实干部走访和联系服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连心包帮活动,使其成为联系服务群众、深化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不断强化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化以“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破解陈规陋习,弘扬新风正气,不断优化“一约四会”、乡贤治理、道德评议等做法,加大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持续提升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提升治理能力。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探索更多实用的群众自治形式,强化依法立规、以规治村,实现基层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大力推进法律进乡村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完善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乡村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发挥德治教化作用,推进乡村公共文化繁荣,树立崇德向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