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陕西脱贫攻坚 第 九十六 期 消费扶贫专刊 各地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消费扶贫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0日08时31分  
 

       近期各地深入贯彻消费扶贫有关要求,把开展消费扶贫行动作为积极应对疫情解卖难、提升产业扶贫成效促增收的重要举措,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消费扶贫工作。

       西安市:抓扶贫产品认定,扩大产品规模。全力打造以猕猴桃、奶山羊、瓜菜为代表的区域特色产业,大力推进扶贫产品推荐认定工作。目前,全市已有17家供应商101种产品通过认定,有50家供应商400种产品正在组织申报认定。抓扶贫超市建设,助力产业脱贫。通过开设实体店、搭建网络销售平台、设置“扶贫爱心货柜”和“扶贫生鲜车”等形式,以“实体店+电商+合作社”模式,组建运营“西安扶贫超市”。目前全市建成运营的扶贫超市已达到7家,营销模式由最初的“便民服务”向“情景式体验”“文创+大数据”升级换代,销售产品已达16大类320余个品种,供货体系涵盖全省35个涉贫区县60多个合作社,受益农户9000余户。截至目前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约16.7亿元。抓各方力量动员,精准参与消费扶贫。深入推进扶贫产品“八进”活动,今年全市财政预算单位和工会系统累计采购扶贫产品4200万元以上。通过东西部协作通道,先后在江苏太仓市开设5家周至农副产品专营店,累计销售猕猴桃、蜂蜜等农副产品1000余万元。抓实对口帮扶陕南三市八县,共建立八县扶贫产品专柜20个、扶贫超市(展销中心)16个,集中购买陕南扶贫产品600余万元,签订意向协议200余份,协议采购金额3.6亿元。

       榆林市:加强政府引导,构建消费扶贫长效机制。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消费扶贫工作专班,抽调专人组建市级消费扶贫服务中心,负责全市消费扶贫宣传、培训、统计等工作。强化督促落实。制定印发《深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十条措施》,将消费扶贫工作列入年度脱贫攻坚考核内容。强化专题培训。克服疫情影响,利用全市驻村帮扶网络直播培训平台,举办8期消费扶贫专题培训,实现“四支队伍”消费扶贫培训全覆盖。坚持市场运作,建成扶贫产品集采中心。开展扶贫产品认定。以第一书记、村级合作社为纽带,强化减贫带贫成效,组织认定5批943个扶贫产品,涉及产品供应商183家,覆盖12个县市区516个贫困村。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投运扶贫产品集采中心,对全市12个县市区366个贫困村的扶贫产品进行集合营销;全面启动“三专”建设,建成消费扶贫专柜35个、专馆15个、专区22个,地方馆5个、特产馆30个。创建“榆林扶贫优选”公用品牌。遴选了一批减贫带贫成效明显,有榆林特色的“名优精专”产品,打造公用品牌;与11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购销关系,联合30家扶贫企业组建榆林消费扶贫联合会,通过消费扶贫品牌化带动农业产业链升级。动员社会参与,营造消费扶贫良好氛围。以中省单位、市县部门、国企民企、社会组织、扬榆扶贫协作五方面力量为重点,深入开展扶贫产品进市场、进超市、进食堂、进社区、进网络“五进”活动,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两条渠道,同步扩大域内、域外两个市场,形成“5522”扶贫产品销售模式。

       安康市:一是坚持“政府搭平台”与“社会齐参与”相结合,强化保障。抓组织保障。组建成立以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行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消费扶贫工作专班,健全消费扶贫组织领导、协同推进、政策支持、考核监督等机制,呈现出多点发力、全面铺开、整体推进的局面。抓产品保障。以优质、安全、绿色为导向,严把资质、经营、质量、安全、纳税、环保、带贫等“七个关口”,确保扶贫产品认定规范有序。截至8月底,全市认定扶贫产品678种,涉及189家供应商,产品价值26.3亿元。抓参与保障。建立完善扶贫产品采购承销、单位帮销、商超直销、电商营销、活动展销、旅游带销、基地订销等“七销”模式,创新推进以“十个县区全覆盖、百种产品树品牌、千家单位齐参与、万名干部促增收”为主要内容的驻村帮扶“十百千万”消费扶贫行动,扎实开展“山货进机关”“富硒产品送健康”“茶香进机关”“县市长请您喝春茶”“第一书记超市”等消费扶贫活动,营造“人人可为、人人能为、人人愿为”的浓厚氛围。二是坚持“拉长产业链”与“打通供应链”相结合,强化供给。做实产业。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以“茶叶、魔芋、生猪、核桃、生态渔业”为主导,以蚕桑、中药材、烤烟、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为补充的“5+X”产业扶贫格局,不断提升扶贫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同步解决农产品滞销和城市“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保供问题。做优产品。依托富硒资源优势,建成涵盖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矿泉水、中医药等十余个大类百余种小类消费产品体系,着力把贫困地区的“土特产”打造成高附加值的“名优品”,成功推出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岚皋魔芋、白河木瓜、旬阳狮头柑等30余种扶贫“网红产品”。截至8月底,全市扶贫产品销售金额1.9亿元。做活供应。加强扶贫产品生产、储存、流通、销售、品牌建设等全流程服务支持,健全市县镇村四级物流配送体系,形成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联动格局。三是坚持“产品走出去”与“消费引进来”相结合,强化载体。办好消费“扶贫月”活动。扎实开展消费扶贫“六进”、“一县一场”消费扶贫大集、安康扶贫产品“西安行”“常州行”“南京行”等10大类14项活动,启动全市消费扶贫月活动,社会各界代表共1000余人参加活动,现场签约金额达1.04亿元。建好“三专”平台。坚持“示范带动、多方联动,条块结合、各负其责”原则,抓好消费扶贫专柜专馆专区建设,全市建成以安康扶贫空间为示范、10个县区消费扶贫馆为支撑、各行业部门专馆为重点的“1+10+X”的“三专”体系。用好社会扶贫网络。扎实做好宣传推广、信息发布、爱心对接、电商平台、项目众筹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中国社会扶贫网消费扶贫主阵地作用。全市累计注册用户40.58万人,发布贫困需求13.38万项、成功对接12.76万项。

       商洛市采取“四大举措”,全面助力消费扶贫工作。一是抓认定,提升入围率。立足资源禀赋,用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金字招牌,以全市菌果药畜茶特色产业体系为引领,以“一业一龙头”“一村一主体”为方向,广泛宣传、动员、组织辖区内产品质量合格、特色显明、诚实守信、带贫能力强的各类市场主体申请认定扶贫产品,做到应选尽选、应定尽定、应推尽推。全市共推荐上报扶贫产品387个、涉及供应商116个,其中80家供应商的217个产品已入围全国扶贫产品名录,认定工作取得了阶段成效。二是广动员,提升参与率。以促进扶贫产品稳定销售为重点,将消费扶贫纳入结对帮扶工作内容,广泛动员各类帮扶力量参与消费扶贫,积极通过政府采购、宁商扶贫协作、经营主体参与、社会组织参与等模式,打通消费扶贫痛点、难点和堵点,着力提升商洛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当前,全市消费扶贫月活动全面启动,6大系列21项活动井然有序推进。三是拓渠道,提升输出率。积极打通供应链条,创新销售方式,加快流通服务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扶贫产品进机关、进医院、进企业、进商超、进学校、进社区、进场馆、进东部市场“八进”活动,重点推进专柜、专馆、专区建设,搭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消费扶贫新平台,不断拓宽优质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切实让好东西卖出好价钱。四是强监管,提升带贫率。注重消费扶贫监管,在产品认定、申报、注册、产品销售、购买等环节,尊重市场规律,不搞行政摊派、强迫命令、搭车消费。加强对扶贫产品售前售中售后的全程监管,对扶贫产品、供应商、带贫成效等开展经常性的抽查核查,确保扶贫产品质量合格、价格合理、带贫真实,确保消费扶贫工作健康有序开展。